日照特产网
日照特产网
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日照虾皮 > 正文

日照渔家故事之推虾皮

作者:573发布时间:1970-01-01分类:日照虾皮浏览:111评论:0


导读:虾皮是日照的特产,日照虾皮以形体完整、色泽黄润鲜亮、味道鲜美广受人们青睐,涛雒、岚山一带的虾皮远销全国各地。海外侨胞回来,总也要先来一个虾皮、大葱卷煎饼,以慰乡情。晒虾皮的小虾,学...

虾皮是日照的特产,日照虾皮以形体完整、色泽黄润鲜亮、味道鲜美广受人们青睐,涛雒、岚山一带的虾皮远销全国各地。海外侨胞回来,总也要先来一个虾皮、大葱卷煎饼,以慰乡情。

晒虾皮的小虾,学名叫“毛虾”。它壳软、体扁、通体洁白透亮,人们习惯将这类小虾叫虾皮。春秋两季,推虾皮是日照沿海渔民赖以养家糊口的产业。岚山潘家村一带,涛雒地区的栈子、沙岭、刘家湾等最为出名,已有几百年的历史。

虾皮的捕捞工具叫“推网”,又叫大叉网。推网用生丝线编结、眼小,网轻,用两根5米多长的竹杆将网撑起呈三角形。竹杆的选材很讲究,根部一拃粗细,去皮打磨刷上桐油晾干。每根竹杆的粗头钻上眼,用细绳穿过两根竹杆上的眼,结实地扎在一起,张开时成簸箕状。在竹杆大头的一米处,绑一根一米长的木棍做撑子。网片固定在撑起的竹杆上,前面的网纲上拴十个左右的锡网坠,以便捕虾时使前面的网纲与地面紧密接触。在两根竹杆的前尖头上,绑上两个刻好的前边翘起、后边着地的木片,俗说穿上“网鞋”,以免使用时竹杆插到海底的泥沙中去。捕虾时,网的前面的“簸箕口”紧贴着海底。人在网的后面推着网向前,将小毛虾收进网内,故而叫作“推网”、“推虾皮儿”。

推虾皮,还有一种必不可少的工具是虾篮。虾篮用竹篾编制,圆形,肚大口小,可装鲜毛虾100余斤。虾篮的上口周围匀称地拴着三个大干胡芦,推虾皮时虾篮拖在捕虾人身后的海水中,既是盛虾皮的工具,又是重要的救生设备。三个葫芦中,要选一个结实的将上头锯去,然后经过加工,并用不漏水的塞子塞住,出海时,内装衣服和食物、淡水。三个葫芦修好后,用桐油油过,晾干,拴在篮上即可。

推虾皮,另外的工具是一付高跷,高度一米左右,当海水较深时,捕虾人便可以绑在腿上增加高度,需要时还可以在再接上二三节,总高大约2米左右。高跷越高费力越大,因而一般以两节为宜,如不是确实需要,不会使三节。抬网时切忌迎风,防止大风把网刮翻,扣在自己头上,踏上高跷,尤其需要注意,一旦大风吹翻了虾网,往往会出危险。

推虾皮最好季节是麦收后和秋季,沿海地区渔家一些置不起船网的人家,是专靠推虾皮来养家糊口,一些虽有农田,但家居海边的农民也要以推虾皮来补贴家用,因而每当汛期到来,推虾皮便成了沿海村民的一件大事,有的人家一家甚至有三把推网。

推虾皮一要用力气,二要有技术,三要会看潮汛。虾皮不是每潮都有,也不是每个水域都有,它是成群的集游,游到哪里,哪里便形成一个密集的“团”(立体虾群)。每当虾皮的旺季,潮水尚未落完,海边便集合了一群群扛着推网的来推虾皮的人。什么时候下水,朝哪个方向进发,大家都静静地等着有经验的人发话。当发现海鸥群集,在海面上翻飞,无疑那里便是出现了虾皮,人们便争相下水,涌向那里。虾皮密集时,推网下水不多时便觉得网沉推不动,稍稍抬网,便见密密的虾群从网口向网里涌。这时一边抬网,一边用瓢向篮里舀,有时一网能装一篮。这时人们顾不得疲劳,迅速收网,往岸上送货,体力强的人一潮可推两趟。

每当出了虾皮,村上便热闹起来,凡有网具的家庭,全家出动。男人推网,女人在家将虾皮煮熟晾干。还有的要到海边接海,帮着往回担。

虾皮有时会在深水里出现,于是人们需要绑上高跷,进到深水去推。虾皮少时,每网只能推1~2斤或更少,有时甚至是空篮而归,但渔民怕错过了出虾皮的时候,在夏秋季节,总要每天扛上网到海边转一圈,叫作“有利无利常在行(音hang)”,都想碰运气遇上个丰收潮。

虾皮是用力气推来的,接海的人们倍加小心,将虾皮轻轻从虾篮里舀出,放到预先铺着包袱的竹筐里然后担回家,将虾皮放到锅里用水“炸”出来(这里所说的“炸”,其实是煮)晾晒。炸虾皮是很有讲究的,放多少水,多少盐,什么时候将虾下锅,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定数,马虎不得。

虾皮炸熟后,捞出控干,再放在芦席上或薄帐上晾开,撒虾要均匀、疏散,晒虾皮一气干透收起来为最好。存放必须放在缸、坛、罐子里,取其不透风、不漏气,这样能保鲜、保色、保质,到卖时仍然鲜白,拿到手里觉得轻干,吃起来味道鲜美。

日照沿海地区的推虾皮,已有几百年的历史,是沿海渔民赶海的一项重要内容。


标签:虾皮日照虾皮日照特产


  • 上一篇:已经是第一篇了
  • 下一篇:已经是最后一篇了

欢迎 发表评论: